咨询电话: 021-31001221

金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现全域覆盖

7月8日上午,金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标志着作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金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阵地网络基本建设完成,金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迈入了全域覆盖、全力推进中。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和金山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长胡卫国共同为区中心揭牌。  活动现场,发布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助学帮困、文明创建8个类别的50个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来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朱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金山卫镇百草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志愿者分享了文明实践故事。  与此同时,“上海金山APP”新时代文明实践版块手机端和金山文明东方有线1111电视端也正式上线。上线后,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可通过移动终端发布文明实践项目、招募志愿者、寻找供需资源,市民群众可以点击手机屏幕和电视遥控器点单文明实践活动、发布心愿、评价文明实践活动、了解文明实践咨询。平台的推出意味着金山区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区级融媒体中心联通融通,在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效能上又走出了创新的一步。  “声”入基层 铺开“矩阵”搭平台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金山区建设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文明实践分中心、234个文明实践站、50个文明实践点,基本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打造了“5分钟志愿服务圈”。  各级文明实践阵地从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多个维度实施有机整合,初步构建起了上下贯通、集约高效的文明实践矩阵,合力做好文明实践这篇大文章。  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大力做强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从专家、领导干部、金山好人、乡土文化人才、新乡贤、“五老”人员等不同人群中,按照“爱宣讲、懂政策、有特长,五关过硬”的原则招募理论宣讲志愿者。共组建基层理论宣讲队伍20支,让群众宣传群众,达到“裂变效益”。这些队伍在此次“四史”学习教育宣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还组建开展理论宣讲“微视频、短音频、微报告”创作征集,用“小切口”“小话题”讲好“大道理”、用新宣讲方式讲出新意涵,鼓励用百姓语言等通俗易懂的话语、用情景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理论有更多的“泥土味”。  厚植“文化” 好人之风润人心  早在2013年3月5日,廊下镇选择“一村、一楼、一队、一组、一校、一企”六家单位作为试点开展每日善行活动,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摆在村头街尾的一本本善行日志记录下种种凡人善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他们,形成了特有的“金山好人现象”。金山好人也成为金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领头雁,一个好人典型影响造就了一个文明实践的团队,培育了社会文明风尚。  在文明实践过程中,全国道德模范蔡蕴敏、杨慧峰、中国好人戚珊红、郭卫峰等纷纷成立好人工作室。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候,蔡蕴敏、杨慧峰、毛俊、吴衡、龚建强、张慧东等金山好人、道德模范、志愿服务先进纷纷带领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以志愿服务、号召倡议、捐款捐物的方式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携手在金山这座“好人之城”传递爱的接力棒。  目前,金山区积极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53815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主体,活跃在金山每个辖区的志愿者及志愿者团队成了一区一域文明实践的带头人,将志愿服务带到了社区、带往了商圈、带进了企业,他们以“爱与奉献”为纽带,为“区域性小社会”的发展汇聚着源源不断的文明实践动力。  精心“配餐” 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金山,文明实践逐渐成为共建共享的主阵地,通过文明实践活动,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治理的温度,也变得更加主动地融入社区建设中去,形成了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  小区里种绿化不稀奇,金山卫镇金康居民区在绿化带种起了中草药,化身“百草园”。这些中草药不仅好看,还能食用,居民们就用新鲜采摘的玫瑰花,做成鲜花饼,一饱口福。  金康居民区是金山卫镇典型的动迁安置小区,居民多为来自本镇六个村的村民。村民身份转变了,但农耕习惯还未来得及转变,“毁绿种菜”现象是一直困扰社区管理的顽疾。  从“毁绿种菜”到“百草丰茂”,金山卫镇金康居民区的“百草园”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案例。“百草园”整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划分出文明实践微网格,推出“百草园”养护认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责任田”养护比拼,联合镇社区学校打造了“百草堂”社区学习坊,把中医药文化和文明实践理念融入居民日常。  “百草园”的建设让居民找回了农耕的乐趣,又实实在在地通过文明实践的方式参与了社区治理,越来越多的居民正成为“百草园”的建设者,守护与治理共同的家园。  敦风化俗 引领文明新风尚  敦风化俗是打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的总体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的重要途径。金山区因地制宜,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深远课题中。  朱泾镇颇有名气的网红村待泾村,紧邻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的蔡家楼埭,曾因“邻里矛盾调解难、拆违工作推进难、环境卫生治理难”,被当地村干部们无奈地称为“三难埭”。  如今,成为“花海小镇”园中一景的她,往日的标签早已褪去,而埭上的村民们也都有了新的“职务”——“值日生”,这个“值日生”可不光是扫扫地这么简单,而是担负着垃圾分类监督员、埭上卫生保洁员、邻里矛盾调解员的“三员”责任。  据了解,这个“值日”制度还是由村民自发提出的,自推行以来,每家每户轮班接棒,没有一户撂挑子。一条“三难埭”如何摇身一变成了“三好埭”。用蔡家楼村民庄阿姨的话说,“现在过得都是没心事的日子,收入比以前多,政府又出钱给我们这里搞搞干净,那里弄弄漂亮,我们大忙帮不上,自家埭自家管,也算是为村里出份力。”目前,蔡家楼埭正在整体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埭,而待泾村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村。  家风正,民风淳,社风清,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影响激励数代人。在漕泾镇水库村沈家宅,有个家风家训墙,上墙的家风家训内容都是在家风家训征集活动中征集而来,供村民们相互共勉。  水库的家风家训被编撰成《上善若水 库存乡愁》一书发放至每家每户,并在村史馆循环播放。这些家训虽短小精悍,但看得见、记得住,家家户户之间无形中也就有了理解、传承的纽带。  村里,每年都会进行“好婆媳”评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好婆媳”宣传,包括“好婆媳”元宵节活动、“好婆媳”宣传画绘制、“好婆媳”事迹文艺演出等,引导群众向周边的“好婆媳”看齐,既融洽了家庭关系,又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山阳镇渔业村建设金山嘴渔村海鲜一条街“公筷公勺示范街”,号召商户加入文明实践公筷公勺行动,在全区率先制订《公筷公勺使用规则》落实制度保障。在金山,诸如此类的文明实践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文明实践在金山已经蔚然成风。 来源:金山区融媒体中心